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4日
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

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
  
    作为设计领域重要分支的风景园林专业,相对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而言,它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方面的教学还有待进—步提高。随着国家拓宽专业知识面的专业调整指导思想,风景园林专业将成为城市规划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在专业调整后,如何加强风景园林方面的教学,是目前建筑教育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机遇与挑战
1、多学科交融,是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地球环境被破坏,资源枯竭,人口危机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环境意识和环境效应不可避免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融,使传统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设计师同样也面临着思想观念上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在用形态学的观点来规划设计城市和建筑的同时,从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运用风景园林学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风景园林学涉及广泛的学科知识范围,它集自然环境景观与人类聚居景观为一体。在国外,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共同被称为设计领域三姊妹。它涵盖的范围从大地景观、风景区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到公园、广场、居住区、小品设计……等,是研究人居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将其贯穿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之中,使原有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适应相关专业教育的要求而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特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人居环境的诸多问题;如何面对从培养专门化建筑人才到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建筑教育模式,将是园林景观教学面临的挑战。
2、社会需求给园林景观教学以新的机遇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城市文化,注重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呼声愈来愈高。强调建筑设计要回归自然,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只要留心观察现在的城市建设便不难发现,城市广场的大量修建,滨水地带的景观规划,对城市特色及城市风貌的探讨,各类旅游度假、公园绿地的需求及居住区内环境的设计……,已呈锐不可挡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举一例子便可窥见—斑。重庆居住小区房地产开发,房屋的售价跟小区环境密切相关。同样地段,小区内环境优雅、舒适、格调清新的,每平方米售价可达 3000元,而小区内环境布置低劣或没有公共游憩场所,每平方米不及前者售价的 1/2。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环境设计特别是风景园林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社会需要具备这种知识素养和技能的专业人才,而社会的需要,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和动力。
二、风景园林教学体系
  风景园林(1andscape Architecture)教学在我国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Build Environ mend)的建设和研究。另一类是农林学院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它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类院校,也非常注重保持和发展教学体系的自身特色。
  风景园林学科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相关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重庆建筑大学 1982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招收风景园林本科生,是国内最早设立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之一,担负着培养城市环境设计及风景区规划专业人才的任务。十几年来,我们吸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思想,从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了—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体系。该学科1993年加入世界风景建筑联盟,并被纳入景园建筑学专业目录。1997年被评为“建设部一级优秀系列课程”。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风景园林设计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还在于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对环境的拯救。这就要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心。针对这些,我们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类:
  (1)设计课   这类课程强调对设计技能的培养,它广泛涉及风景园林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2)历史、理论及方法论   从历史和社会环境的角度研究风景园林理论和规划设计方法,以提高学生对风景园林内涵的认识。
  (3)专题研究   在掌握风景园林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研究任务并撰写学术论文,这一类型课程主要为研究生开设。
  该教学体系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传统建筑教育的基础上,纳入生态学、地理地貌学、美学、心理学和植物学等方面的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结构更合理。同时在教学中强调课题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循序渐进。如设计课题从小空间到风景区规划、城市片区设计;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内容滔盖面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知识领域的扩展。
三、未来发展的思索
1、更新传统观念,适应新的形势
  社会的发展,使风景园林教学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它不仅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方面的内容,还广泛涉及工程学、地质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范围。风景园林作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也不可避免的受现代科技如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冲击。特别是生态学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使得风景园林成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支撑课程,其作用更加突出,为适应学科的这种发展变化,应注意在两方面加强训练:
  一方面是满足扩大专业口径,拓宽知识面的专业调整要求,在建筑学专业增强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注册建筑师度的建立,提出了对大专院校建筑人才的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应注意园林景观教学与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密切配合,切实上好场地及环境设计课程,并调整一些与它相关的课程教学安排,以满足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配合建筑学专业及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质量评估,为学生开设风景园林系列课程,如风景区规划、城市绿化系统、园林及场地设计、风景园林史及风景园林文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风景园林基本知识和设计技能。
2、开设风景园林子系列课程
  课程教学的组织在原来大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划分、组合,形成若干个子系列课程,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和专业性质,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子系列课程: 
  (1)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旅游基地、度假村、风景区、公园等方面的规划设计。
  (2)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城市广场、街道景观、居住区、场地设计等。
  (3)历史与理论系列课程:包括中外建筑史、园林史、城建史、景观规划原理、生态学、植物学、地貌学、诗词风景文学、旅游学、心理学等。
  (4)环境艺术系列课程:包括室内外环境设计、小品、雕塑等。而这几个系列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专业教育,如建筑学专业需开设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系列、部分历史与理论系列、和环境艺术系列;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需开设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系列、历史与理论系列及部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系列、环境艺术系列;而环境艺术专业则需开设历史与理论系列、环境艺术系列部分。这样就可针对不同的听课对象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表1)。
  表 l 风景园林子系列课程一览表:
  序 号     名 称         适用学科  覆 盖 课 程
  系列课程1  自然景观规划系列课程  城市规划 旅游基地、度假村、风景区、公园等
  系列课程2  城市景观规划系列课程  建筑学城市规划 城市广场、街道景观、居住区场地设计等
  系列课程3  历史与理论系列课程   环境艺术 (部分)、城市规划 (部分)、建筑学(部分) 中外建筑史、园林史、城建史景观规划原理、生态学、植转 学、地貌学、诗词风景文学、旅游学、心理学等
  系列课程4  环境艺术系列课程    环境艺术城市规划 (部分)、建筑学(部分) 室内外环境设计、小品、雕塑等                                      
3、教学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
  建筑人才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需求而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以前各类专门人才奇缺,于是出现了较细的专业划分。2l世纪,由于学科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普通性和紧迫性。它是涉及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科学,即是吴良镛教授论述的“广义建筑学”。另外从国家最新调整的建筑学一级学科专业目录,也能看出这样的趋势,即社会需要多元化、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针对我们已有的基础,关键是从知识教学转换为思维技能教学。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学生向多学科发展。对研究生而言,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交叉学科的课程,或转学其他二级学科专业,加强横向及纵向学科方面的知识拓展。另外鼓励本科生攻读双学位,以获得更多的其它专业学科知识。加强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工程设计等学科的交流,使风景园林知识渗透到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相关课程。如在二年级的商场设计教学中,强调从环境景观到建筑单体设计的过程,四年级的乡土建筑设计则是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些都不同程度的运用到风景园林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了综合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历史和社会正期待着我们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的责任和宗旨。